葫芦谐音“护禄”、“福禄”;葫芦的枝“蔓”与“万”字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籽众多,人们把葫芦视为“子孙万代”“繁茂吉祥”的象征。
从古至今人们常以葫芦作为镇宅避邪的吉祥物;葫芦本身造型优美,圆润饱满,无需雕琢也会让人有喜气祥和的美感。
在一些神话传说和影视作品里,葫芦还经常成为仙家法器,更是为它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盖州葫芦雕传承人
邹营康
——————
盖州葫芦雕于年被评为营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邹营康在传承祖辈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耕耘不辍。
他擅长的雕法主要有阳雕、阴雕、透雕等;刀法主要有直刀、平推刀、外侧刀、内侧刀、顺行刀等。他雕刻的葫芦具有浮雕效果,层次多变,画面艺术性强、古朴典雅,明暗浓淡变化、层次分明,图案线条明确清晰,色彩亮丽。
雕刻作品主要有《戏水图》、《花开富贵》、《咏》、《牡丹》、《国色天香》、《龙腾盛世》、《荷塘清趣》、《心经》等等。
葫芦虽是常见的植物,但通过对葫芦种植、勒扎、范制、雕刻制成各种各样的器物,备受人们青睐。这种制作技艺在中国已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明朝时期已有记载,清康熙年间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平,成为皇家赏玩的御用珍品。
传统葫芦工艺是在民俗文化基础上发展传承下来的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既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要求,瓢塑、笔挂、笔筒、储物器具还兼具实用功能,甚至可与青铜器和瓷器媲美。
传统民间葫芦工艺作品造型风格独特,可根据葫芦的不同形状而设计制作,可使作品有独一性。雕刻作品既有传统的走线雕,亦有浅浮雕,同时融入现代造型艺术,其造型设计既有古典美亦有现代美;不但保留了原生态的创作技法,还兼具创新的现代元素,极具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受盖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盖州葫芦雕独具浓郁的辽南地方特色,既包含中国民间美术的共性,又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在现代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