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友錾铜浮雕工艺传承人中工网

王春友,自幼喜爱家承錾铜手艺,后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等,现为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沧州市一级工艺美术家,沧州非遗项目“王厂錾铜浮雕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年获市级“乡土文化能人”称号,年获沧州首届民间“十佳文艺家”称号。

传承百年匠心独韵

錾铜又称锻铜或敲铜,是利用铜材料的延展性而兴起的錾刻浮雕工艺。“王厂錾铜浮雕工艺”现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王春友从事錾铜浮雕工艺二十多年,已熟练掌握了錾铜工艺进行浮雕制作,并拓展这一传统技艺,将其升格为骨法雕刻、应物象形、气韵生动的浮雕艺术品,同时创研了多种錾刻技法,如改良施工技艺、拓展材料表现、丰富錾铜效果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工艺特点。

王春友对技艺精益求精,他大胆尝试相关专业门类,如泥塑、陶艺、木雕、砂岩等;遍访名师、孜孜以求,先后求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孙韬、袁野、王晓伟等名师,并有幸得到了中国金属材料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美院金属錾刻专家任世民教授的悉心指导;年进入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进修,得到鲍海宁、沙泉等教授悉心传授;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錾刻艺术与创意设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尝试首饰器皿创意及银器錾刻制作,开拓视野,丰富创作。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春友锻铜实现了从技术到艺术的升华。近年来,王春友制作的大型浮雕壁画作品三十多幅,面积两千多平米,遍布京津冀等地,多次入选国家及省部级大型展览并不断获奖。《大吉大利》入选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艺博会获优秀奖,《杂技吴桥》入选第三届全国壁画大展,白铜浮雕《镖不喊沧》入选中国美术馆壁画艺术求索展,《秋实》获省金属工艺作品展优秀奖等。

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传承錾铜技艺,展现工匠精神,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王春友年成立“南皮县春友艺术工厂”,专职于錾铜工艺制作;年筹办“沧州市王厂錾铜艺术馆”,年获沧州市行政审批局颁证,成为河北省及国内第一家独具特色的市级錾铜艺术馆,来馆参观者学习络绎不绝,在业界及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王厂錾铜艺术馆建筑面积平方米、展厅面积平方米,预设六个区位:技艺传承区、百年遗存区、錾刻作品区、业绩展示区、学术交流区与工艺实践区,实现作品展示与学术交流相结合。王春友作为錾铜艺术馆负责人,积极投入公益事业,热情接待来访的每一位观众,从展品讲解,到技艺传承,兢兢业业,真诚待人。曾分批接待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专业院校师生来馆研习,无私奉献,錾铜技艺传播于湖南、陕西、山西、黑龙江、保定、唐山等省内外各地。为錾铜艺术馆取得了很高的荣誉,先后挂牌沧州工艺美术家协会创作实践基地、沧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实践研习基地、华北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基地等,原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副院长、人民艺术家、中国壁画学会名誉会长侯一民先生为錾铜馆亲题“中国壁画创作研习基地”。

品德高尚助力家乡

不忘初心,踏实践行,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王春友始终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礼赞时代,助力家乡。用錾铜艺术馆点亮了乡村生活,使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更具文化品位;用自己所学錾铜技艺助人为乐,常为村民锻造勺舀碗盆及虎头门鼻等生活用品,用錾铜非遗项目帮扶乡邻脱贫致富,錾铜文创产品及雕塑壁画逐步形成产业化发展,解决部分村民就业收入。年成功助力沧州电视台“新春文艺晚会”在王厂村举办,并为广大观众展示精心创作的錾铜作品《福寿绵长》,作为家乡人民的一份新年祝福奉献给沧州电视台及乡亲们,为家乡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他也积极投入“万众艺心、抗击疫情”的工艺美术主题创作活动中,作品慷慨捐献,受到工业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的表彰。(南宝通张腾飞)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54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