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看最新一期的一徒记,阿May带你游世界。途中相约各种好看的小姐姐,IT、律师、医生、食品、博主......也会曝光与陈嘻嘻的懒人游记。不过度粉饰的图片尽量还原真实(当然为了让你读得更开心也会调个光,偶尔调个色啦),为你的旅游计划、周末出游提供真实参考。
最近阿May在西安,会提供很多西安及周边的住宿、玩乐推荐,也会有其他目的地的游记、攻略,看到你曾经去过的地方记得与我们分享互动呀。
——一只不安分的阿May每年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博物馆事业,也是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那么,今天,阿May也来介绍一处西安的博物馆吧。
其实博物馆参观已经是旅行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了。它可以让游客迅速了解某个城市、某段历史或者某些文化。在接下来的旅途中,走过、吃过、看过、听过的内容都会留下更深刻的记忆。
以上三图截选自央视节目《国家宝藏》,说的正是西安碑林博物馆。其实在看《国家宝藏》之前我是没有勇气去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因为缺少点认识,怕欣赏不了大家的书法,也怕少了点趣味。
得知了《石台孝经》、“昭陵六骏”、“颜氏家庙碑”的故事以后,感觉这些石头都活过来了一样,这才动身。
图片来自网络就连西安地铁卡的票面都有“昭陵六骏”的图案,可见馆内展出的文物不一般。
虽说都是冷冰冰的石头,可注入了历代文人、皇室的情感后,便成为了千古留存的资料典籍。突然想到了《航海王》中的历史石碑,最有价值的内容才值得刻写在石碑之上。
01简介
西安碑林博物馆创建于公元年(宋),是陕西最早创建的博物馆,位于西安城墙脚下永宁门附近。名气大主要在于馆藏文物多、面积大、份量重!现有馆藏文物余件!主要包括国宝名碑、墓志、陵墓石刻、佛造像。内部有众多书法家的碑刻包括颜真卿、王羲之、柳公权等,还有十二部儒家经典,皇室亲笔、《关中八景》等文字图画。参观碑林博物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和其它文物展览。现有7座碑室、8座碑廊、8座碑亭。如果要有所得,记得一定要请讲解!无论是耳机讲解还是人工讲解,都会给这个旅程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02孔庙
西安碑林博物馆外的照壁上有硕大的“孔庙”二字,为清末陕西著名书法家刘晖(字春谷)所书。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的基础上扩建起来的,由于唐末战乱的影响几度搬迁最终于北宋年间迁于现址。
整个西安孔庙保留了明清时期孔庙建筑群的基本规模和标志性建筑,与碑林共居一处,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责任。
进入博物馆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沿途的六座碑亭。碑文记载了康熙、乾隆年间平定西北分裂割据势力的战争。不过这些碑亭暂未对游客开放。
而角落里的景云钟却大有名头,属于国宝级文物,世界名钟之一。据说,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李旦巡游周至,梦见霞光满天,祥云缭绕,以为吉兆,遂下令铸钟以志。重约6吨的铜钟是由25块铜模铸成,饰有龙、凤、狮、牛、鹤等不同的动物和飞天形象,十分精致。
03碑林
《石台孝经》
△《石台孝经》《石台孝经》立于碑林广场的碑亭之中,刻于唐天宝四载(),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注、书写,太子李亨篆额,被誉为“迎宾第一碑”。
唐玄宗十分重视孝道,“百善孝为先”。《石台孝经》记录的便是儒家经典著作《孝经》。此碑的碑身由四石合成,上有浮雕云纹,下有三层石台,而字体为玄宗皇帝的“开元体”(隶书)。
《石台孝经》的背后便是碑室,一共7处,展示了不同时期石刻作品。
第一展室第一展室主要展示的是《开成石经》,由《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周礼》、《仪礼》、《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转》、《孝经》、《论语》、《尔雅》十二部儒家经典组成。唐代,石刻的《开成石经》是作为校对抄写错误的官方标准。
第二展室《颜氏家庙碑》便是出自第二展室。第二展室主要以唐代名碑为主,为历代人们书法学习的典范。包含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僧怀仁集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等作品。
即使像我不懂书法的人都能看出好来,相信痴迷书法之人一定会更沉浸其中的。
第三展室第三展室是个大熔炉,历代有名的碑刻都在里面了。比如张旭的《肚痛帖》、唐《怀素千字文》、宋《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等,非常有意思。其中《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大字为篆书,小字为楷书用来注音,讲解员还教我们如何正确读音,很有互动感。
第四展室第四展室陈列着历代诗人名家的画作、书迹石刻,也有馆内人员演示拓片的过程。作品主要有清刻《孔子像》、《达摩像》、《太华全图》、《关中八景》,宋刻《王维画竹》、《唐兴庆宫图》等。
第五展室第五展室主要陈列的石刻是为了研究当时社会和地方史,多记述了修庙、拨田、记功等内容。
第六展室第六展室主要陈列着清、元、明时期创作的诗词,如林则徐书《游华山诗》。
第七展室第七展室的碑石被保护起来,所以没有拍照。展示的是“淳化阁帖”,由历代君王、名臣、名书法家共同书写而成,因而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除此之外,碑林展室之间还有8处碑廊,展出了如康熙帝的书法作品。讲解员还戏称,展室内的作品都太珍贵了,因此康熙帝的石刻都无法进入室内。
墓志,指放在墓里的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分上下两层,上层称为“盖”,下层称为“底”,底部刻有墓志铭,盖上刻有标题。
墓志廊展出于右任在20世纪30年代捐赠给碑林的“鸳鸯七志斋藏石”中《元桢墓志》《穆亮墓志》《元遥墓志》等珍品,以及馆藏唐宋墓志精品共件。
04石刻艺术馆
今日恰好是碑林石刻艺术馆对外开放的11周年纪念日。展出内容主要是汉代至明清的陵墓石刻、雕塑等。
门外有一片栓马柱,也是碑林博物馆的代表性景观,都是从民间征集来的。拴马桩明清时期在陕西关中一带很流行,一般都竖立于住宅大门的两侧。顶部有许多形象,动物、人、植物等,很有趣。很多游客会在这边拍照打卡。
入内观看第一眼就能见到大名鼎鼎的“昭陵六骏”。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年()为纪念其所乘的六匹战马而诏令雕刻的,是唐代石刻艺术品中的杰作。年,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流失海外,现藏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和人类学博物馆。
馆内有一李寿墓出土文物,其中石椁、墓志及墓门为国宝级文物。李寿为唐高祖李渊的堂弟,死后陪葬于唐高祖献陵。据了解,龟形墓志比较罕见,雕刻也十分精美。墓门、椁内刻有许多线条绘画,也是研究唐代音乐、舞蹈的珍贵材料。
有效信息guide门票:淡季(12月1日-2月底)50元/人;旺季(3月1日-11月30日)65元/人。讲解费元一次,语音电子导览器50元/台。靠近南门永宁门,可以顺便逛一下顺城巷、西安城墙对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介绍就暂时到这里了。博物馆将自然与人类文化分门别类收集、陈列,供公众学习、认识。除了学校组织学生活动外,也越来越被游客喜欢认可。西安碑林博物馆通过文字的艺术,将“长安”的不同阶段及书法的变迁呈现在眼前,经历千年,也是难得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