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年12月25日大河报小记者们用行动诠释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本周非遗行活动小记者们来到了郑州市金水区文化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剪纸艺术与高浮雕传拓技艺。此次活动由大河报小记者运营管理中心联合郑州一平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郑州文化馆(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特别支持,共同举办——走进非遗、感受非遗系列活动。
在文化馆刘洋老师的带领下,小记者团队先是来到郑州市金水区文化馆非遗综合展厅进行参观和学习。在展厅内,纸雕作品孔雀栩栩如生,泥塑人物形态各异,烙画动物立体生动……一件件作品引来小记者的惊叹和提问。经刘老师介绍目前金水区共有非遗项目42项,其中省级9项,市级15项,区级18项。涉及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医药和民俗,除此之外非遗还包括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共计十大门类。
刘洋老师介绍金水区文化馆非遗作品
精雕细刻的镂空艺术------剪纸
在了解完金水区非遗项目的整体情况和非遗项目经典作品后,小记者们一同走进升科剪纸艺术馆,欣赏郑州市级非遗项目剪纸传承人袁升科老师的作品,感受“手上绝技”的精巧技艺。
袁升科老师介绍作品《老子》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技艺传承人袁升科老师
袁升科,河南省泌阳县人;自幼秉承家学喜爱字画、剪纸。七岁时其绘画和剪纸技艺便被驻马店市电台和报纸等报道,并被家乡人誉为“神童”;曾先后举办个人绘画、剪纸展览十几余次;并在全国、省级等各项大赛中获奖二十余次。
二十多年来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和探索。剪纸、绘画、书法、工艺品设计、雕塑等广收博取;尤善画龙!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广泛研究和传播,于年1月创立“升科剪纸艺术联盟”通过市场和原创者的互相结合,净化艺术品市场,正确引导民众对剪纸艺术的认识;针对现在新形势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条件下的传承和发展等的问题做了大量务实有效的工作,达到了弘扬传统艺术的目的!
墨色拓出历史------高浮雕传拓技艺
参观完升科剪纸艺术馆,小记者们进入了郑州仁清金石传拓艺术博物馆,欣赏河南省级非遗项目高浮雕传拓技艺的作品。高浮雕传拓技艺大体分为“上纸、上墨、后期修复”三个大类,其中后期修复最为关键,要把原物的整体形态、信息都要修复出来。
浓淡相间的墨色里,佛像的衣襟仿佛随风飘动;体态轻柔的飞天,不经意间回眸而笑……高浮雕拓印,在保持造像石刻原真性的同时,提高了石刻内容的可读性,给了坚硬的石刻以柔软和流动感,还原了更多历史细节。
刘洋老师讲解高浮雕传拓作品《门神》
碑刻传拓技艺,是印刷术发明之前中国创造的文献复制技术,已传承千年之久。但这一技艺一直停留在传拓作品都是平面的碑文和墓志上,面对高大的陵墓石刻或石窟中的高浮雕造像和立体圆雕时,则一直无能为力。我省省级非遗(传拓技艺)传承人李仁清经过30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探索出高浮雕拓印技艺,填补了这一空白。
高浮雕传拓技艺传承人李仁清老师
李仁清,男,年5月出生,河南商城县人,从事传拓工作30余年。年参加了河南省中小型石窟、古桥和小浪底等项目调查与测绘,并对高浮雕拓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随后几年,他的足迹遍布河南、上海、南京、山东、陕西、山西等省市,传拓技艺日臻成熟。
年4月出版了《中国北朝石刻拓片精品集》,在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和“丝绸之路”申遗中,高浮雕建档被列为精品档案。特别是对登封汉三阙、巩义石窟寺、安阳灵泉寺等国家重要文物的高浮雕传拓资料存档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对河南省中小型石窟文物拓印建档项目、北宋皇陵圆雕和桂林高浮雕摩崖造像进行了传拓。年应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之邀,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高浮雕特展并做了专题讲座;年10月5日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对李仁清大师的高浮雕传拓技艺进行了报道。年5月18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李仁清传习所”在郑州揭牌。年6月1—7日应北京大学图书馆邀请举办《李仁清传拓艺术》专题展。
大河报小记者们观看非遗申报及宣传片
活动最后,为了使小记者深入了解非遗项目,工作人员组织了各位小记者成员观看了剪纸和高浮雕传拓技艺非遗申报及宣传片。
同时有幸邀请袁升科老师进行了剪纸创作,在创作过程中,袁老师细心地向各位小记者讲述和展示创作细节,引来各位小记者的阵阵欢呼声,吸引了小记者们对剪纸艺术的好奇和兴趣。在创作完毕后,通过知识提问的方式让各位小记者回顾非遗知识和金水区非遗情况,并将两幅现场制作的精美窗花剪纸送给回答正确的小记者。活动结束后,每位小记者成员还收到了精美的剪纸书签以做纪念。
袁升科老师现场制作窗花
祖国的优秀文化,值得每一个人去了解。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此次活动的圆满举行,让小记者对金水区非遗文化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同时也进一步认知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小记者们也纷纷表示会将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传播更多的非遗知识,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