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长江上游北岸,涪江流域中段,东西长34.3公里,南北宽29.8公里,幅员面积.6平方公里。大英县属丘陵地貌区,丘陵占86%,平坝、台地占14%,平均海拔米,最低米,相对高度差米。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山川秀丽,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像一块独徐氏泥彩塑传承人徐兴国在制作小型作品具美质的璞玉镶嵌在川中丘陵。
大英县历史悠久。夏商周时为蜀国所辖,秦代为蜀郡领地,汉代为郪县和广汉县所辖。东晋永和十一年(年)县境始建巴兴县,西魏易名长江县,唐宋时期为长江县,元至元十九年(年)并入蓬溪县。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大英县,县人民政府驻蓬莱镇。因县境内有被誉为“世界近代石油钻探之父”、“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英卓筒井”和大英场,大英县由此得名,徐氏泥彩塑也因此而名声大震。
徐氏泥彩塑成名于蓬溪天宝寨的61尊神像,其塑造者徐得亲师从民间艺术家,经十余年努力,终于成为一方泥塑名匠。目前,徐氏泥彩塑的生产基地在四川大英县玉峰镇团结办事处,分布在大英县境内,其作品遍布四川、重庆、湖南、江西、海南、台湾等地。以徐得亲、徐兴国父子为代表的“徐氏泥彩塑”更是享誉全国,其作品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远涉重洋,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所接受和喜爱。
徐氏泥彩塑”采用泥塑圆雕、浮雕、单尊、群像的形式,并以宗教故事与历史故事为题材,寓意多旨在劝善向道。
“徐氏泥彩塑”的制作,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1)构图: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塑何种神像、以白描为主,并按“头像分文像、武像、行七、坐五、跪四、盘三半”的尺寸,算好各部位比例,再按图施工。(2)扎骨架:以柏木、香樟木为好,正桩,另据造型要求扎大小臂及腿脚。(3)和泥:选干净黄土,粗坯用谷草扎节和成草筋泥,小型用人工和,大批量可用牛踩。(4)搭粗坯:用草筋泥取粗型、层层加草绳或草辫缠绕,待七成干即作细泥。(5)做细泥:细泥用干黄泥发细后,加细河砂、棉花或细麻筋捶细,做衣纹头像。(6)修补待干:细泥做好后,必须补裂缝,再待干。(7)上彩:待细坯布干透后,即可穿金上彩。上彩用矿物色或油漆、油彩、国画色、水粉均可。穿金用土漆灰或胶灰补好、砂光,做立彩花纹,打底漆、贴金或画彩色均可。(8)开相:所有工序做好后,最后再画眉眼、开嘴唇、取眼神,清理干净即告完成。(9)相关器具:黄泥、黏土、白木、谷草、泥皿子、特制颜料。全部制作过程为:设计制图、扎架、砌粗坯、上细泥、修补、打磨、做花纹、上彩贴金。
其主要作品有:年修复新都宝光寺罗汉;-年恢复丰都鬼城二千余尊塑像,得到中外人士的好评;年至今为绵阳圣水寺塑神像三千余尊;年为湖南南岳塑神州祖庙、三教九流殿、七十二行祖师堂、百家姓祠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