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文贤原创
红砖雕既有精致的单砖小品,也有多砖拼接而成的鸿篇巨著,主要缘于其制作工艺的独特性。通过考察,砖雕的制作工艺归为“窑前雕”“窑后雕”两类。一座红砖建筑部件中往往会出现两种形式并存的砖雕类型。
①窑前雕。“窑前雕”即先在砖坯上雕塑或制模后入窑烧成雕砖。将烧好的刻有各种花蝶、龙凤或几何图形纹样的细碎红砖雕,按事先设计好的图案严丝合缝紧密拼接起来,构成图案形式上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风格,形成表面平整,装饰感极强的红砖墙面。窑前雕主要用在古厝四周的裙堵或照壁上,砖雕的窑前雕类型,从近几年的考古发掘中发现,这种制作工艺在闽南砖雕的早期,应用较多。
拍摄者;胡文贤②窑后雕。“窑后雕”是闽南砖雕有别于其他砖雕且独具艺术特色的雕刻手法,即在烧制完成后的红砖上进行切割或雕刻。红砖雕运用“窑后雕”工艺的有单砖雕、拼砖雕和剪砖雕三种,特点分别是:
单砖雕是在整块的平整的大砖块上雕刻,图案处于同一平面,采用平雕或浅浮雕,主要运用石刻的刀法。单砖雕面积较小,形式多样,有圆形、方形、六角形或八角形等,制作一般都较为精细,栩栩如生,耐人寻味。主要安置在正大门左右两侧的照壁上,作为主图周边的附图,补充照壁上平铺花砖的单调感。
拍摄者;胡文贤拼砖雕是采用分块雕刻组合成画,再镶嵌在框内,构成“一堵画”。工序是砖雕安装上墙后,在其凹处填上白灰,既起到保护作用,又能把拼接的砖缝覆盖,形成一块完整的画面。红砖与白灰相间,形成色彩对比,使砖雕作品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做法弥补了浅浮雕在空间表现能力上的缺憾,
拍摄者;胡文贤厦门市老字号研究院
闽南砖雕研究学者国家一级美术师胡文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