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民间博物馆第二季湘潭县云湖桥核雕

03:18“鬼名堂”工作室。红网时刻记者凌雨晴谢文礼通讯员王拥军湘潭报道在湘潭县云湖桥镇云湖村,一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红砖瓦平房,房前堆了数十吨的废旧树根,远远看去好似闲置已久的仓库。但附近的村民说,这里住着闻名国内的核雕大师罗根候,而这栋平房就是他的工作室——鬼名堂。打开房门,走进“鬼名堂”工作室,却发现别有洞天,小小的天井里种着绿油油的草,农具屋被绿色的屏障衬托出独有的农家风味。堂屋里的老石槽里放着水草,喂养着灵动的金鱼。随意的树根托底与石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处处感受到一股艺术的味道。罗根候的小小展示室。罗根候,湘潭云湖桥核雕“非遗”传承人,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其核雕作品《齐白石》《达摩》获第三届中国湘绣文化艺术节最高奖,《齐白石》在第五届湖南省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深受业界专家好评和藏家追捧。49岁的罗根候出生农村,父母都是地道农民。初中毕业后,他在包装厂当工人。工厂倒闭后,他又自立门户,开办广告标牌制作厂。当老板忙碌而富足,罗根候却突然感到“空虚”,“我想找个能一辈子做下去的事。”罗根候在工作台上经常一站就是半天。接触核雕,其实也是近十多年的事,源自网友的“强力推荐”。罗根候认识的网友多是雕刻、书法爱好者,其中不乏专业人士,他们听闻罗根候爱好广泛,有书法和雕刻基础,极力推荐他试试核雕。热情的网友还免费送他一批直径1.8厘米的普通橄榄核料给他练手。“你还别说,我多年坚持画画雕刻,第一次核雕也还算顺利。”首次试刀,罗根候手中的橄榄核蜕变成一个女人头像,花了一周时间精打细磨,竟也惟妙惟肖。他说,以前把橄榄核当垃圾,迷上核雕后才发现它们也有焕发生机的“春天”。罗根候部分作品。从此,罗根候迷上了核雕,一发不可收拾。十多年前,罗根候关掉别人眼里很赚钱的广告标牌制作厂,整天待在屋子里捣鼓着,不见人影。“崽耶,你莫只顾哒你的鬼名堂喽!”初尝试时,他的父母曾极力反对,还骂他专搞不赚钱的“鬼名堂”。索性,罗根候把自己的工作室更名为“鬼名堂”,并在淘宝上开了个网店。罗根候写实雕刻的作品。罗根候钟情于核雕中的写实雕刻,和普通雕刻的随意发挥相比,写实雕刻更注重“原版复刻”,对皮肤肌理和神韵的表达要求更高。热爱艺术的罗根候十分崇拜齐白石,很想以“超写实核雕”的形式表现齐白石像。他在家里一待就是一个月,绘制了大量设计稿。罗根候说:“齐白石老人的相貌,大家都晓得,颧骨高低、眼眶深浅,失之毫厘就差之千里了。”“在放大镜下雕刻,眼睛胀,做个20分钟就要休息。”罗根候说,雕刻过程常常会遇到难题,需要停下刀来苦苦思索,改进工具和思路。如,雕刻胡须时就尝试了很多方案,多次改刻。就在宣布作品完成之后的第二天,罗根候忽而又觉得胡须有需要改进之处,于是再次操刀。为了达到下刀稳定、准确的效果,有时罗根候必须屏住呼吸,一个刀锋接一个刀锋微小、轻轻地刻。第四代超写实核雕作品《齐白石》。经过长达3年的反复探索,雕刻过程记满了厚厚两本笔记,第一代核雕《齐白石》终于诞生了。眼前的“白石老人”皱纹根根分明,栩栩如生。此后,罗根候又一次次改进雕刻手法,目前已雕出第四代超写实核雕作品《齐白石》,并着手雕刻第五代《齐白石》。在“鬼名堂”里,齐白石、黄永玉、杜甫等人物核雕作品,刻画得惟妙惟肖。把核雕作品放在高倍放大镜下观看,杜甫下颌的皱纹配上核料原本的颜色,竟呈现出真实皮肤的质感。罗根候自豪地说,如果把玩得好,一段时间后皮肤仿真度会更高。罗根候部分作品。年,罗根候的核雕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他成了“非遗传承人”,带了不少徒弟。“云湖桥核雕相对于其他核雕,主要以写实核雕为主,结合文字核雕、线条核雕、浅浮雕,让作品更加与众不同。”罗根候告诉我们,今年他将创办非遗传承所,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了解、爱上云湖桥核雕,发扬传承超写实核雕。专题链接:寻访湘潭民间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712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