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竹工艺品bull动态木雕引进泥

白癜风怎么能看好 http://m.39.net/pf/a_4784941.html

前言:3位东阳木雕艺人,在木雕中引进了泥塑工序,纸稿与泥稿并用,首次用于创作大型人物群组雕,开启了平面浮雕的“泥稿”时代。

  传统的东阳木雕制作,遵循“设计——打坯——粗修——细修——打磨”的流程。   设计,在东阳木雕中又分为两类:脱稿设计,即打完腹稿就着手雕刻,不用任何图纸,或以木炭条、铅笔在木材上勾勒大概图形,随即动刀雕刻,干脆利落。随着木雕向产业化、精细化、大型化发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原东阳木雕总厂成立了专门的设计图稿科室,艺人在雕刻时需要将设计图纸复印多份,刷样或贴在材料上,对照图稿雕刻。   眼下,3位东阳木雕艺人,在木雕中引进了泥塑工序,纸稿与泥稿并用,首次用于创作大型人物群组雕,开启了平面浮雕的“泥稿”时代。   这3位实验者,分别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陆挺丰,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徐云峰与包军民。   “泥稿联盟”试水人物组雕   徐云峰、包军民的“犁木坊”工作室设在城区南山东阳汽校斜对面。3人守着工作台,每人拿着一把“竹刀”,细心地为泥塑做最后的修整。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面部五官中,眼睛是最传神的器官,它的刻画至关重要。”尽管外面下着雨,空气湿度很大,陆挺丰还是不时用毛笔蘸水刷涂泥塑,防止黏土干裂,便于反复修改。   这段时间里,3位木雕艺人通力合作,已经制作完成了尊高约70厘米的泥塑人物头像。   这些人像,在两个月后将转身成华丽的东阳木雕大型壁挂《民族大团结》,安装在中国木雕博物馆门厅内。这幅木雕的设计者,是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   “3个月前,陆大师把这件大型木雕的创作任务交给了我,要求我尽最大努力把它制作成高水平精品,这让我压力很大。”出生于年的陆挺丰,深得陆光正的民族人物雕刻心传,在东阳木雕界以人物雕刻著称。但雕刻这么高要求的大型人物组雕,显然是个挑战。   “经过反复考虑,为使每个人物面部表情生动、各民族特征显著,我想到了在纸稿基础上增加泥稿设计,打破人物雕刻的‘千人一面’。”陆挺丰就此与陆光正沟通,获得了他的支持,“只要有利于东阳木雕创新,你就大胆去做!”   这幅木雕长11米、宽0.9米、深0.11米,需要雕刻56个民族的个人物。仅靠一人之力,工期漫长。时不我待,陆挺丰找到了徐云峰与包军民,组成了“泥稿联盟”。   “其实,东阳红木家具界两年前就引进了泥稿,但以十二生肖为主,规模较小。《民族大团结》是东阳木雕中首件引进泥稿的大型人物群组雕,规模宏大,构图复杂。”陆光正欣慰地说,这一实验在东阳木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人机合一”提升雕刻效率   为东阳木雕引进“泥稿”,陆挺丰认为,“这是项必然也是必须的工作”。   因为,早在十多年前,“温州黄杨木雕就把泥稿制作成计算机模型,利用机器成百上千生产,大大提高了效率。”这一模式后来被福建木雕界效仿。   但这个模式在陆挺丰等人看来,“用得并不对路”。徐云峰分析说,“首先,他们把这个模式用于批量生产,产品多是大路货。其次,这两派木雕都用泥稿制作立体雕刻也即圆雕,而东阳木雕是平面浮雕,无论是构图还是造型上,难度都较圆雕大,泥稿设计难度相应也大。第三,温州与福建木雕的泥稿较为粗糙,注重轮廓;不像东阳木雕的泥稿,精致传神。”   虽然制作“泥稿”远较设计纸稿复杂、费时,但好处也显而易见。“传统的设计图纸一经定稿,开工雕刻后就不能出错,一旦纸稿有纰漏或者雕刻有失误,就会浪费材料。而精雕细塑的泥稿,等于是一次真实的演练,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出错。”有20多年雕塑经验的包军民认为,传统东阳木雕虽然技艺精湛,但在细节上仍然有人力无法达及之处,“比如人物骨骼肌理的表现,传统木雕多用‘没骨法’,见肉不见骨;同时五官安排、动作塑造高度雷同,用泥稿先行试验,则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使得木雕更写实、更个性。”   泥稿完成后,用仪器扫描处理,编制成计算机程序,输入精雕机,即可实现机器打坯,其效率远超单纯的纸稿设计、制作,“像这组木雕按常规流程,需要10名工人5个月雕刻。现在,我把它分解为两部分,下半部身躯依然用纸稿,上半部用泥稿,只需3个月就可以完成雕刻。”陆挺丰说,在所有为中国木雕博物馆承制木雕作品的大师中,他的工作进度最快。   “庙堂江湖”比试高下自见   “泥稿”环节的引入,与陆挺丰的一段特殊经历有关。   年,徐云峰与包军民等一批原东阳木雕技校学生南下广东创业。起初在深圳一家外资礼品企业专门制作泥塑,用于工艺礼品的脱模、雕刻;后来创办了各自的泥塑雕模工作室。在此过程中,他们接触了大量西方雕塑作品,雕塑技艺突飞猛进。   留守东阳的陆挺丰获悉后,放弃手头工作专门跑到深圳学习,“当时东阳木雕行业整体低迷,而我的雕刻造型自感遇到了瓶颈,急需突破。”陆挺丰学习了一年多的雕塑技艺,回来后,他一直谋求把泥稿制作程序引进东阳木雕创作,终于在这次创作中付诸实施。   陆光正首次来到徐云峰的工作室,了解泥稿创作情况。“看到这些泥稿,我很惊讶!”陆光正的惊讶自有依据,“我曾经请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做泥稿,但效果不如你们。”他认为,3位民间工匠的雕塑水平,超出了四年专业学习的高等院校学生,大受鼓舞。   金华市委常委、东阳市委书记徐建华在视察中国木雕博物馆木雕创作情况时,也对这组泥稿赞不绝口,并提出“应该把它们放进中国木雕博物馆,永久保存展览”。   “我们引进泥稿,并非是一劳永逸地用机器代替人手打坯,而是人机合一,更加生动传神、精致细腻地表现木雕细节,推动东阳木雕的精品化与个性化。”陆挺丰说,既然已经深度试水“泥稿”创作,东阳木雕就没有理由拒绝这段“木泥姻缘”——以木为“骨”,以泥为“肌”,抟泥塑形,镂木存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9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