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料皮色上经常能看到类似黑点的沉积物质,不少人会把它当成绺裂或窜脏。但如果把原石切开从侧面观察,就会发现其实是一种酷似水草的沁点。
这种神奇的籽料特征就是老玩家常说的“水草沁”。而我们今天分享的藏品,就是一件有水草沁的红皮籽料巧雕“博古”。
名称:博古
材质:新疆和田籽料
重量:18g
尺寸:35*23*15mm
这件藏品由一颗红皮独籽巧雕而成,玉色暖白柔和,玉质细腻温润,密度表现十分出色。
肉眼不见结构,糯性与老熟度较高,上手油性十足,有明显的压手感。籽型圆润饱满,盘玩时手感极好。
皮色以洒金皮与枣红皮为主,变化丰富、过渡自然,看上去非常亮气明艳。
雕刻方面则是采用浮雕工艺,完整保留了原石籽型、皮色与毛孔。至少?从是不是籽料的判断来看,绝对算得上是件大开门料。
但对于皮色的真伪,不少玩家恐怕都是心有余悸,毕竟红皮一直都是皮色造假的重灾区。
但从个人角度来看,这颗小籽的皮色应该还是比较真的。因为有两个红皮籽料比较有代表性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判断。
首先就是红皮中很常见的聚黑问题,因为老河道的自然环境非常复杂,产生红皮的铁元素往往与锰离子伴生。
锰元素沉积在籽料之上,就会形成类似聚黑的天然皮色,与皮色与毛孔相伴夹杂而生。
这种聚黑如果发生在表面就是黑点,如果深入到籽料内部就有点像是黑皮。
比如颜色较深的枣红皮上,就比较容易出现这种“黑沁”或者“黑皮”。但无论像哪一种,都和窜脏完全是两码事。
另一个就是在沁色和重皮色料上,相对较为常见,却又非常特殊的“水草沁”了。
这是一种有点像绺,又有点像脏,但却是能深入籽料内部,在皮色下深深扎根的“生长沁”。如果在切料上出现,也常常被称为“钉子纹”。
和田籽料在河道环境中翻滚撞击,表面会出现许多微小裂痕。河道中的各种元素,就会沿着这些小裂口进入原籽内部。
在这个过程中,原石外部因冲刷逐渐形成皮色与毛孔,而水草沁就在皮色和毛孔之下暗暗隐藏。
虽然从品相来说,黑点与水草沁不算是什么好事,表面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黑斑”,对皮色来说肯定是减分项。
而之所以雕刻博古这个题材,也是因为这种黑色实在不算好看。利用类似锦灰堆的雕刻方式会比较方便处理,也能更好地保留大部分红皮。
但从鉴别皮色的角度来看,水草沁仍然属于籽料造假的一个盲区,可以作为判断籽料身份与皮色真伪的重要佐证。
虽然现在和田玉市场已经变成了“假多真少”,但至少在现有的造假水平下,还没有发现能以假乱真的水草沁出现。
以后可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