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桥如何传承保护三墩妙招连连

见习记者项捷西湖微融圈陈丽君潘龙文

今天,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杭州全域降为低风险地区。70岁的陈国权戴上口罩,趁着好阳光又出门去看他的“老伙计”——位于西湖区三墩镇五里塘社区的“穆桥”。

这是一座百年古桥,陈国权曾是负责穆桥的文保员。退休快10年了,但他住得近,有空就来走走已成为习惯。

(穆桥现状)

民国重修的古桥,近年有了新变化

阳光下,陈国权弯着腰在拔除桥边的杂草:“如果任由这些杂草、杂树在桥上胡乱生长,长此以往会使桥身松动,伤害很大。”

据了解,这座原建于清代、重修于民国的古桥原名为“和睦桥”。关于它,相传本地有穆氏两兄弟因分家反目成仇,各自居于河一岸。穆氏后人重修于好,并共同在河上建桥,并刻“万年穆桥”,意为“兄弟和睦万年长”。年6月,这座单孔石拱桥被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点。

(这里原来有一块桥碑)

走近细看,穆桥拱券呈半圆形,采用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拱顶浮雕有双龙戏珠图案。明柱上有楹联,中间平台上刻有“万年青”图案。

有趣的是,这座桥并非直接横跨五里塘河两岸,而是“拼接”了一段引桥。“大概在四年前,五里塘河集中整治,河道清淤后也拓宽了。”陈国权介绍说,“接上引桥以后,它继续成为百姓日常通行中的一部分。”

在这座桥上,看得到古今融合。正因为这个特点,让它在近期一场“百年盛典百桥风采——古桥摄影美术作品展”中大放异彩,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35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