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上城区有条名称古怪的小巷,叫叭蜡子巷。小巷曲里拐弯,一头连着热闹的河坊街,一头连着清静的大井巷,还有一头穿越过街楼直达南宋御街。
这叭蜡子巷名称古怪也是有缘由的,据说,南宋时有东西八作司设此。八作:泥作、赤石作、桐油作、石作、砖作、瓦作、竹作、井作。八作司隶属于将作监(专司京师内外营造修理)。当时叫八作司巷。后讹为百桌子巷、八足子巷、虫八蜡蜡子巷,现在称叭蜡子巷。
从河坊街胡庆余堂拐角处进来,不远处左拐,就进入叭蜡子巷,巷子并不长,里面却有个文化广场。北面白墙下,有一堵装饰讲究的“时间轴”浮雕墙,它以以中国历史为轴,将南宋人物和十里御街风情展现在时间标尺上。整座浮雕由皇帝祭天图、中兴四将图、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市井图、御街风情图、历史坐标尺六大部分组成。展现南宋皇城历史变迁的千古沧桑,以及南宋盛世中的文化与风采。
广场的东面有个老戏台,用当下的话说,应该是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但是,作为杭州“南宋皇城小镇”的特色要求来说,应该是“勾栏瓦肆”,源于两宋时期已有市民阶层,市民需要娱乐,百戏杂技艺人流落到民间要养家糊口,这样市民阶层接纳了百戏杂技艺人。百戏杂技在市井演出需要场地,这老戏台就是仿照南宋演艺杂剧、皮影、木偶戏的场所。
广场的南面有一排长廊,长廊廊柱下有一排可供游人休息的廊凳,墙上有一幅幅穿古装的人物画。近前一看,原来都是介绍上城区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项目,这长廊画也就是非遗长廊艺术墙画。
这国家级非遗项目里有代表工匠精神的“张小泉剪刀”,年5月20日,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小泉剪刀锻制工艺,其核心是张小泉及其传人世代口传心授的一整套传统手工艺品。这套技艺通常被概括为“七十二道工序”。
张小泉家用剪刀HSS-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旗舰店¥36.9购买这七十二道工序,无疑是一代又一代张小泉传人的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也是我国手工技艺中的一朵值得骄傲的奇葩。
同样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还有以中药“济世利人”的“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其文化核心可用“戒欺”两字来概括,从而让胡庆余堂名满天下。
省级非遗项目展示了两个美食名店,“知味观传统点心制作技艺”和“奎元馆宁式大面传统制作技艺”。知味观传统点心制作技艺以纯手工为主,工艺复杂,配方典型,技术要求高,其工序之多达20多道,品种也有几十种之多。其代表点心有猫耳朵、知味小笼、幸福双、酒酿圆子、咖喱牛肉粉丝等。
而创办至今已有年历史的奎元馆,其宁式大面传统制作技艺继承了千百年来江南地区传统面条制作技艺的精髓,集多种工艺于一身,具有独特的手工艺价值。
获得杭州市级非遗项目展示了“万隆腌腊食品制作技艺”那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加工传统技艺,尤以腌腊、酱卤闻名。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其中要领历来成为行业秘密,极为珍贵。师徒之间口授心传,手把手传授技艺,形成传统。
区级非遗项目选用了“点茶”。点茶是宋代盛行的饮茶习俗,点茶用的不是茶叶,而是茶粉。点茶在宋朝以后慢慢没落,最后消失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点茶是中国茶文化史中的重要一环,恢复点茶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
当然,长廊里的画都是艺术作品,其艺术感染力要比普通的文字强得多。这条名称古怪的叭蜡子巷,里面的浮雕墙、老戏台、非遗长廊艺术墙等,都让人感受到这里历史文化沉淀的深厚和人文精神的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