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一个外地人不会读的县,曾是州府之地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汉字读起来很难!

我国的地名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沿革中也有着极为丰富的故事,虽然地名作为一个地理位置的标志本应是千年不变的;但也会因为迁徙或者朝代变迁等不同的因素发生着变化,也存在因为文字的演变而有生僻难以认识的地名。对于生僻字至今有些已经变更为更容易辨识的名字,也有为了保持文化传承而继续保持生僻字状态的地方。

在山西中西部吕梁山脉深处就有一个除了当地人,外地人90%却不认识的一个县——隰县。“隰”如何读?是不是挺尴尬的,反正我大学毕业的时候不认识这个字。“隰”读音为“xí”,《尔雅》曰:“下湿曰隰”,指低湿的地方;“隰”也作姓氏,在河北保定易县还有一部分人依然使用这个姓氏。隰县因为县南有龙泉而下湿,所以取名隰县,名字是隋开皇年间有龙泉郡改名而来。

隰县虽然名字偏僻,很多人不认识,但是隰县的人文历史底蕴却非常深厚。它始于汉朝的蒲子县,北周大象元年(公元年)为龙泉郡,公元年废龙泉郡,改西汾州(汾州)为隰州,由此可见隰县历史源远流长,地位也不一般。只是随着历史长河的流逝和朝代变迁,昔日的隰州变化也颇大,当时的州辖地大多都成了人家的地块,隰州的辉煌也已不在,独独留下了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有数之不清的人文历史古迹。

隰县虽然“沦落”到只是一个刚刚脱贫的县城(年脱贫),但是在三晋文化的浸润滋养下,“民风淳朴、德厚风清”的县域文物资源蕴藏丰富,境内庙宇建筑等古迹有处之多,红军东征、晋西事变、午城战役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也是发生在此地,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三处。

隰县的文物以号称“小西天”的千佛庵为首,它是一座佛教禅宗寺庙,位于县城西的凤凰山之上,明崇祯年间由东明禅师创建,后来因为重门额题“道人西天”,在城南又有一个同期的大西天寺庙,于是更名为“小西天”。作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的小西天依山叠造,屹立于悬崖峭壁之上,巍巍然有高山仰止之意。尤其是在寺庙内大雄宝殿内有千余尊生动传神、姿态优美、惟妙惟肖的悬塑,被称为国宝的雕塑,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悬塑绝唱”。加之寺院所藏传世罕见的官版《明永乐北藏》,成为研究中国佛教史、藏经史、伦理道德乃至民俗的稀世珍宝。因此小西天在佛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只是不知吴承恩在《西游记》中的小西天是不是以它为原型了。

隰县城北有一个七里脚村,村庄南北走向的山坡下有两个石窟,名曰“千佛洞”。石窟并列朝向西,一窟内有一佛二菩萨像,一窟有高浮雕佛像数十尊,佛像精美,只是没有任何题记可以辨识始于何年创建,只是从雕像的形制和特点看有北魏和唐代特征。现亦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隰县的国保单位还有一个鼓楼,位于县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汇中心。鼓楼由墩台和台上楼阁构成,通高20.3米,占地面积平方米。据载始建于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年),虽然历代修葺,但至今梁架结构、牌匾等存有明代原物。

隰县文物古迹除此之外还有中国梨博园、晋西革命纪念馆、紫金山玉泉寺等众多文物古迹和风景,“佛教文化游、红色革命游、绿色生态游”已经成为隰县的特色,看晋西风情,寻文物古迹,隰县大可一游。何况隰县是我国的金梨之乡,玉露梨可是非常的清脆可口,咬一口流口水呢!

中国地大物博,类似隰县这样一个不认识的地名,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又留下众多文物古迹和人文风情的县域或许不少。除了隰县,您还知道哪些地方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90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