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魂在匠心。昌乐石刻艺人任逢龙在二十多年的石刻生涯中,用完美的细节、精湛的技术、专注的态度诠释着技道合一的匠人精神。
近日,在昌乐县乔官镇一个古香古色的石刻工作室内,记者见到了正在进行石刻作品创作的任逢龙。石板上,一幅寓意美好的《福鹿石刻像》清晰呈现,石刻艺人任逢龙俯着身子,正在进行局部精刻。“这是一件浮雕鹿,前期把石头的整形以及原材,用画笔画好图案,都处理好,再用电摩一步步地加深,让它立体感呈现出来,最后再用牙机慢慢地对细部、局部处理得更生动,处理好了以后再用纱布以及砂纸,经过八九遍的打磨,这个作品基本就完成了。”任逢龙告诉记者。
出生于乔官镇驻马河村的任逢龙,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和熏陶,对美术就有特殊的爱好,对石刻技艺更是饱有浓厚的兴趣。年任逢龙专门拜师开始学习石刻技艺,“石刻跟美术是紧密相连的,我也特别爱好这一块,通过美术在石头上表现出它的美,它的价值。”任逢龙说。
一把铁锤,敲敲打打;一套錾子,精雕细琢。二十几年如一日执着坚守,任逢龙潜心揣摩石刻制作技艺,他的石刻作品感染力也越来越强,作品纹理清晰、栩栩如生。任逢龙说:“从线刻逐渐到浮雕透雕立雕,包括刻字,逐渐地一步步加深工艺。多练多看多用心去钻研,多琢磨,手刀眼合为一体,更细致地突出体现作品的活性与灵动性。”
石刻是个细活,除了需要倾注大量脑力、体力与耐力之外,艺术构思无疑是最考验石刻艺人水平的,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块石头,在任逢龙眼里却是一块宝,经过细心雕琢,可以成为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艺术品。“石刻并不难,难就难在怎么让一件普通的石头让它栩栩如生,给它注入生命力,这就不断地要求我们石艺人要做到每个细节、每个线条、每个字,都要细心用心地去刻画它,要不断地精益求精才能创作出一件好的作品。”任逢龙介绍。
这些年,任逢龙设计制作了数千件既有传统精神、又富时代气息且美观实用的石刻作品,不少作品也荣获省、市褒奖,他本人也被评为“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任逢龙表示,“石刻传承到现在已经有七千多年历史了,发展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同时也是咱们昌乐县的非遗文化,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注入更多的活力,让我们一起把石刻文化传承下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