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考古时”。即日起,“考古”系列稿件将陆续见刊,这是澎湃新闻·私家历史连续第四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邀请8位学者撰写总结性稿件,对过去一年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做全时段、全方位梳理,以飨读者。
宋辽金元明清考古学是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代遗迹类型多样,既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面的社会文化细节,又可据此总结出恢弘壮阔的历史演进脉络。回顾年度的宋辽金元明清考古,在为数众多的考古工作中,配合基本建设的抢救性发掘依然占据绝大部分,但主动发掘项目也日益增多。除传统的城址、墓葬和手工业遗存的发掘与研究外,水下考古、宗教考古等发展突出,涌现出大量新成果。
都城和地方城镇考古
年度,辽上京考古队继续在辽上京遗址皇城内开展考古发掘,并首次于皇城西南部发现了始建于辽代的南向大型建筑基址(一号建筑基址)。通过发掘,证实该建筑在辽金两代经历过三次大规模营建,辽代始建时殿身面阔九间、进深四间,前出月台。辽代的改建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营建,殿身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前、后均出月台。至金代改建后,建筑规模略有缩小,殿身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殿内中央设坛安置塑像。但总体而言,三次营建过程中建筑的轴线位置、朝向和院落规模均大体相承。一号建筑基址规模之大,已超过了目前发掘所见的辽上京宫城之内的宫殿建筑,推断应为一处重要的皇家建筑。据《辽史》记载,辽上京皇城西南分布孔庙、国子监、寺院和道观等重要辽代早期建筑,为确认一号建设基址的性质提供了线索。
一号建筑基址三次营建的台基东北角及磉墩(北-南)河南开封州桥遗址亦有亮眼收获。州桥是北宋东京城御街与汴河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本年度在州桥及汴河遗址考古中发现了唐宋时期的汴河南北两侧堤岸、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汴河河道、明代州桥及明代晚期的金龙四大王庙等遗迹。在州桥东侧的汴河河道南北两岸发现了北宋时期的巨幅石雕祥瑞壁画遗存,其上雕刻有海马、瑞兽、祥云等。纹饰通高约3.3米,显露出的石壁最长约23.2米,构成气势恢宏的长卷,是目前国内发现的这一时期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通过发掘,实证了自唐宋至清代汴河开封段的修筑、使用、兴废的发展过程,为研究中国大运河及其变迁史提供了考古实证。
州桥遗址全景
州桥遗址北宋浮雕石壁长期以来,学界对宋代都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大多集中在北宋东西两京和南宋行在临安城,而对北宋“四京”的另外二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