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发掘八角古墓,墓中壁画曝光,网友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大地象征着母性,是华夏民族赖以生存的母亲。所以我国古代有“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传说,民间也流传着“入土为安”的说法。由此衍生出的墓葬文化,是灿烂中华文化的一条重要分支。

每一座出土的古墓,都是承载着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瑰宝。然而山西挖出的一座八角古墓,却因为其中的壁画内容,被网友们集体怒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神秘的八角古墓

古代的丧葬文化,蕴含着人们对于已故亲眷的怀念与美好祝愿。无论是墓穴附近的风水,还是墓穴的形状,都有着极为深刻的考究。譬如绝大部分传统式坟墓,地面上方都有一圆肚状的墓形。

死者埋在地下,便如婴孩蜷缩在母亲腹中,含有人死之后,回到大地母亲腹中的象征性意义。

此外古人还相信,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一个人在死后世界的全新开端。所以在那些大户人家里,逝去亲人的丧葬之礼往往极为讲究。墓穴左近的风水,墓穴的规格形式,以及最为重要的陪葬器物,三者缺一不可。

尤其是陪葬器物,越是位高权重之人,墓穴之中的奇珍异宝便越多。古代的皇室成员,甚至还有用真人殉葬的个例。那个把众多网友气得咬牙切齿的八角古墓也不例外。

年5月,山西省汾阳县博物院接到一个电话。在汾阳高级护理学校扩建翻新的过程中,施工队刚开工不久,便挖到了一座古代砖室墓。

博物馆当即派出考古人员前往探查,竟意外地挖出了8座大小不一的砖室墓。因为墓葬规模过于庞大,博物馆立即向上级求助,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一起发掘这些墓葬。

专家组根据墓室的形态和规格特点,判断出这8座墓葬并非名人或贵族的主墓或附属墓,其所在的位置,恰好只是当时的群体埋葬点而已,互相之间没有关联。8座墓中,有三座较常见的长方形墓和一座被严重破坏的六角形墓,剩余四座皆为十分罕见的八角形墓。

其中编号为M5的墓穴,不仅拥有最大的规模,墓室的结构和内部装饰也最为繁杂。下到墓穴之后,可以看到墓顶画有日月星辰。八角塔顶下方,有八面墓壁与之对应。除开甬道入口外,其余七面隐约可见壁画。虽然是平民规格,但从极为考究的用料和遍布各处的浮雕壁画来看,墓主人来自富贵之家。

墓室中央有一男一女两具尸骨,推测为墓主人和其夫人。棺木早已腐朽消散,陪葬的珍宝也全部失窃。所以专家们只能从地上散落的铜钱和墓室形状判断,这8座墓葬应该是金代早期的产物。虽然里面的文物已丧失殆尽,然而七面墓壁上的壁画却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古墓壁画引发争议

对于考古专家们而言,这些壁画是他们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所以他们加班加点,连夜对这些壁画展开了清扫和修复,将其原本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最大的一幅壁画,悬挂在墓室西边的墙壁正中。壁画的内容是墓主人夫妇在家中饮宴取乐的画面。除了夫妻俩人外,还有许多击鼓吹笛的乐师在表演。北墓壁上的壁画,则描绘了墓主人生前居家办公的情形。

其余壁画,除了正北墓壁上画了墓主人夫妇的牌位之外,大部分的内容都平平无奇。然而墓主人办公图的上方,却有一幅壁画,内容跟其他壁画格格不入,更像是在表达墓主人的一种特殊心愿。

这幅壁画中描绘着一个正在挥着锄头挖坑的男子,其身旁站着一位怀抱婴儿垂头哭泣的妇女。最开始的时候,专家们还以为这婴儿是墓主人不幸早夭的孩子。然而根据其他壁画里的内容来推断,墓主人的家境十分殷实。即便真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也没道理如此草率。

后来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专家们又在南壁发现了二十四孝中“王祥卧冰”的壁画。这一发现让专家们脑中灵光一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确定了那幅古怪壁画的真实内容——同属于二十四孝故事的“郭巨葬子”。

后来有网友看到了这条消息,气得他们破口大骂“人性何在”。

畸形的孝子故事

大家之所以对这幅壁画如此反感,是因为它宣扬的内容过于迂腐陈旧,极不符合现代人对于孝道的观念。郭巨葬子的典故最早出自东晋时期的《搜神记》一书,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名叫郭巨的男人,他家境贫寒,同时又十分孝顺,和老母亲相依为命。

后来他结婚生子,家中情况雪上加霜,一家人经常吃不饱饭。郭巨的母亲为了让小孙子活命,主动把自己的饭让给他吃。郭巨得知老母亲饿肚子的事后,感到羞愧万分。于是他跟妻子商量,打算把孩子活埋了,以此来尽孝道,奉养老母亲。

郭巨的妻子百般不愿,但郭巨却劝她说:“孩子没了可以再生,但母亲只有一个,没了就再也找不到了。”妻子既痛苦又无奈,含泪与郭巨一起埋葬了儿子。当然故事最后孩子并没有死。上天感念郭巨至纯至孝,让他在挖坑时挖到一坛黄金,解决了温饱危机。

这个故事本意是想宣扬郭巨为了赡养母亲,不惜杀死儿子的孝行感动上苍,最终善有善报。然而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来,郭巨没能力养活孩子,却还将他生下来,后来又残忍地将其活埋。这种反人性的所谓孝道,其实是愚昧、无能和残忍的体现,跟孝顺扯不上关系。

就连这个墓室的主人也白白躺枪,被网友们抨击为不明事理之人,竟然将这种残忍的故事带入墓葬。但其实截至目前为止,山西已经挖掘出了三十多座壁画带有二十四孝内容的金代墓穴。这说明墓主人的行为,主要还是跟其所在的时代背景有关。

在金朝存在的年代,山西境内都由完颜氏皇族所统治。为了巩固政权,在金熙宗掌权期间,金朝开始了全盘汉化的进程。而在治国方针和思想文化方面,金朝仿照汉朝的举孝廉制度,将“孝顺父母”视作选拔官员的标准之一。

另外以全真教为代表的道教和金世宗统治时代的佛教,都在金朝统治者的支持下宣扬行孝报恩的美德。即便是郭巨埋儿这种残忍的孝行,也被当做美德大肆传扬。

山西八角墓穴壁画中描绘的部分内容,是在某个特定时期形成的畸形孝道,属于传统文化中落后腐朽的糟粕部分,理应被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所抛弃。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643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