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及石刻之五序石窟寺及石刻概述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www.xxzywj.com/m/
石窟寺及石刻泛指石头雕刻的艺术,石窟寺是石刻与木作结合的产物,以石洞窟为主、木构筑为附属。石窟必然属于石刻,然石刻未必归为石窟,故才有石窟寺及石刻的称呼。石窟寺及石刻包括石窟、摩崖造像、经幢、碑帖、岩画等等关于石头雕塑的艺术。佛教传入中国时带来两种独特风格的建筑形式:窣堵坡、支提。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这两者也随之发生变化,窣堵坡演变为中国楼阁式或密檐式佛塔,支提演变为石窟。支提原本是在山边崖壁上开凿出一个个小型洞窟,供佛教僧侣们面壁修行。支提石窟寺化后,即用石窟来供奉佛像,由原本苦修的僧人变成供世人瞻仰的众神。石窟天然可以作为寺院,然则寺院必有僧人居住,居所必然会采用木作。因此也可以说,石窟寺其实就是石刻加木作,一种非常有趣的建筑形式。石窟作为一种建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崖壁石窟的外面再建建筑,这就是所谓的“石窟寺”。往往是在石窟外面立柱支撑建筑构架的一端,另一端则插入石窟内崖壁上凿的洞内。中国开凿石窟的盛期从北魏开始,到唐代达到鼎盛,到宋以后逐渐衰落。由于统治阶级倡佛、被统治者信佛,佛教之风盛行不已。石窟寺遍布陕甘、燕赵、中原、三晋、齐鲁、川蜀、西域等区域。石窟往往成群出现,选择在石质比较好的地带,在崖壁上开凿出少数巨型洞窟和大量小型洞窟。洞窟中凿出大体量的佛像或者小型壁龛里凿出小佛像。大型洞窟中除了供佛像外,还常绘制壁画,制作雕塑。壁画、雕塑伴随左右,成为佛教艺术的集中表述。中国佛教石窟和一般的寺庙在形制上和功能上都有所不同,石窟寺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因石窟寺是就着山势,从山崖壁面向内部纵深开凿的古代庙宇建筑,故总体片面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同样作为宗教,道教亦建有若干石窟,但规模略小,年代稍晚,多建于隋唐至宋元间。摩崖造像其特点是造像或置于露天(有的上覆木架构建筑)或位于浅龛中,多数情况下均以群组形式出现,有时亦与石窟寺并存。其单体尺度大至70余米,小至数十公分。表现手法多为圆雕,或高浮雕,浅浮雕甚少(多作为背景衬托用)。同石窟寺一样,摩崖造像大多以石刻为主要内容的佛教造像,少数为道教造像。经幢是将佛教或道教经文镌刻在八角形石柱上,用以宣传佛法道义的纪念性建筑。经幢始见于唐,至宋辽时期广为发展,元以后又趋于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陀罗尼经幢》、《道德经幢》为别为佛、道两教经幢之代表。由于经幢较为高大,故其也可以并入古建筑领域。碑帖按照现在理解,指碑刻与字帖,即一个刻在石上、一个写于纸上,如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争座位帖》。其实碑帖的古代本意全是在石碑上刻字的意思,书丹后刻字或直接刻石,称为“碑”,碑便成为文字的直接展现形式。“帖”是指将名家法帖之类的墨迹刻在石碑上,以便使在纸张上的文字换做另种方式,从而得到更长久的保存。在现在,两者统称为“碑”。因此我们看到的“黑底白字”的碑刻拓本其实分为两类:一类是碑刻文字,如“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的存留,一类是帖刻文字,如王羲之集字雁塔圣教序等等。两者的最终载体皆为“碑”,故可以产生同样的拓本效果。石刻还有一种更为广泛的单独造像,有传统民间的信仰之物,如各类动物形状的赑屃、雄狮、辟邪兽等等;有表示宗教崇拜的石造像,如北朝隋唐直至宋元明清时期的各类佛教造像,他们原本供奉在佛教寺院、塔基地宫等地,今在各地博物馆见到的造像多为上述各地之遗存。岩画顾名思义是指在石头上绘画,如贺兰山岩画等等。在各民族表意文字的雏形期,总能看到既像文字又像图画的岩画作品。石窟寺及石刻总之是关于石头雕刻的艺术,较之各类泥塑、彩塑、绘画、木雕等等艺术形式,石刻可以更久远的保存。石头的风化速度远慢过木构的腐朽、金属的锈蚀、纸张的碳化、泥塑的干裂。因此他才得以广泛遍布华夏各地,成为各朝代各民族杰出文明的代表产物。石窟寺及石刻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起初分类中是分离的,如在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石窟寺单指石窟寺,附带某些摩崖造像,如云冈、龙门、麦积山、响堂山、莫高窟、大足摩崖造像等等。北齐义慈惠石柱与赵州陀罗尼经幢归入古建筑类,爨宝子、爨龙颜等碑、沧州铁狮子等归属石刻及其他。年的第二批,年的第三批依然贯彻分流的划分思路,从年的第四批至年的第八批上述一切全部归为石窟寺及石刻类。下面列举石窟寺及石刻类九例:图一、龙山道教石窟;图二、开河佛教石窟;图三、宋.韩琦碑图四、唐.风动碑图五、青州北齐造像;图六、定州北齐佛首;图七、赵州陀罗尼经幢;图八、北齐义慈惠石柱;图九、易州道德经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904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