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
巩法文化
雕
国风
当我们走进巩义市人民法院的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左右墙壁上两幅互相呼应的山水浮雕。它们分别取意执法如山、法平如水,采用传统山水画的概括方式、淡彩着色,整体画面既有高远之别样,又有深远之色重晦,颜色淡雅含蓄、意蕴娴静悠长,是由巩义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张云鹏带领文化建设小组设计并制作的。
《执法如山》
位于东面的浮雕名为《执法如山》,画面中由近及远分别有杜甫故里、祥云、民居、紫荆树、嵩山等意象。嵩山也被称为五岳之尊,嵩山所处的位置可以说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地带,饱含中原文化的精髓,嵩山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和道教圣地、功夫之源,而嵩山的山脊横跨巩义。浮雕画面中山势陡峭峻拔、群峰耸立,正契合了《诗经》中“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浮雕的中部是一处巩义当地的原始民居,民居前是一棵紫荆树,这指的是巩义本地的“三田文化”“孝义文化”,讲的是东汉九年田家三兄弟哭活紫荆树的故事。“行孝奉义,枯木重生”,巩义法院巧妙得将“三田”文化用于家事调解。
众所周知,诗圣杜甫生于巩义。杜甫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身为巩法人,也要有这样的格局和胸怀,要司法为民,心系群众。
《法平如水》
位于西面的浮雕名为《法平如水》,画面中由近及远分别有河洛汇流、康百万庄园的留余匾、帝后礼佛图、邙岭、飞天等意象。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河洛文化亦是嵩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两幅浮雕在内容上互相呼应。洛河水清,黄河水浊,两水清浊交汇,形成八卦图,让人浮想联翩。画面上浪花的灵感来源于巩义籍的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教育家谢瑞阶绘制的黄河图,如果您曾经去过人民大会堂看过他的《大河上下浩浩长春》,您就会发现这幅画中的黄河借鉴了他的风格。
从河洛交汇处往上看,画面右边是巩义市的康百万庄园,门上方悬挂的是留余匾,号称中华三大名匾之一。巩义法院坚持以文化人、以调促解的理念,充分发挥本地“三田”文化、“留余”文化,并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相结合,设立“三田留余”诉调对接平台,积极为化解矛盾纠纷创造条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康百万庄园的对面是巩义石窟寺的《帝后礼佛图》,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孤品,堪称无价之宝。原本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东壁上也有一幅《帝后礼佛图》,但已被盗卖至国外,现分别藏于美国纽约市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市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画面中洛河有很长一段流经的都是邙岭,这是巩义一种独特的地貌,画面上一横一纵,峻峭巍峨,厚重温润。天空中的浮云参考了石窟寺的飞天造型,使得画面的上端轻盈灵动、意境深远。
执法如山,法平如水。巩义市人民法院干警将时刻谨记于心,做有志气、有担当、有荣辱、有廉洁的巩法人。
崇法尚德
公廉惟民
有志气有担当
有荣辱有廉洁
原标题:《巩法文化建设之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