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王珂李仁清始终把自己称作一个拓工,外界种种激赏赞誉之辞均被他屏蔽,平实得一如他的拓印作品,一如那些拙朴厚重沉实的千年古碑刻、古造像。巩义永熙陵将军像中国的碑刻传拓技艺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古到今,拓片都是保存文物资料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长久以来,多是平面的碑文或者墓志方能入拓,而碑刻碑文以外的形制部分,以及浮雕、造像均无法拓印。李仁清的高浮雕传拓技艺填补了这个巨大空白。30年来,李仁清几乎跑遍全国,用高浮雕传拓技艺完整保存了国内许多重要石窟、造像、石刻资料,省内的重要遗存更是几无遗漏。粘接修复高浮雕传拓的技艺深入到每一细节,纸张的前期处理,切割,着墨的深浅把握,细部的肌理呈现,拓片的后期整理,真实还原……如果说平面拓是一种复制,高浮雕传拓已经是艺术的解构与再创作。国家图书馆收藏有几十万件拓片,其中绝大部分是平面拓。国图的冀亚平先生看到李仁清的高浮雕拓片,惊叹:“前无古人,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拓片使古代石刻造像艺术变成可移动的艺术景观,让更多人看到,同时拓片也是历史留存的又一艺术形式。大量留存于野外的石刻造像,日晒雨淋,毁坏严重,“许多以前拓过的如今已经毁掉不见了”,因而李仁清的拓印作品就成了可贵的资料,本身也成了文物。大唐碑巩义石窟寺一窟中心柱东龛皇帝礼佛图北魏(左)释迦牟尼佛北魏(中)皇后礼佛图北魏(右)启母阙多年来,李仁清的传拓手笔留存在北宋皇陵、嵩山石刻、黄河小浪底古栈道、巩义石窟寺、安阳灵泉寺、桂林摩崖造像、南京栖霞寺千佛石窟等众多研究保护项目中,为“天地之中”嵩山古建筑群申遗、丝绸之路申遗等制作高浮雕拓片精品档案,李仁清的拓片成为申遗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文字与图片资料给予不了的震撼观感与力量,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第四期全国传拓技术培训班李仁清声名远播,他的传拓传习所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博系学习者,手把手带出众多传拓技艺传承者。由郑州市文物局、大河报社联合出品的系列短视频作品——《我和文物的故事》第六集,走近拓工李仁清的传拓世界,古碑刻造像还原在宣纸上,立体的艺术在平面的宣纸上全貌呈现,是怎样的一番风貌?一起来领略。(视频:孙贝)往期回顾第1集:时间带来的故事,你想听吗?第2集:食无小事第3集:聚焦郑州各博物馆讲解员:有颜值更有实力!第4集:他用镜头留住最美古建第5集:李巍松:我的国画老师就是文物来源:大河客户端编辑:徐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