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红丝砚和康熙剔红笔筒,镌刻的浮雕图案寓

网络图片端砚古人的日常生活比起现在来,那真是太简单不过了。一般就归纳为渔、樵、耕、读。渔是捕鱼,水上的活计,樵是山上打柴,耕是犁田种庄稼。都是生活中缺一都难以生存的大事,读是读书,不读书,不识字,不知理,也难以书信交流。当然对部份有鸿鹄之志的学人来说,则是想通过科举制度,跻身官场,飞黄腾达。但这四字里也另有上古时的典故:渔是指汉代严子陵垂钓富春;樵是指朱买臣休妻运蹇樵柴;耕是指大禹指导民众纺织、耕种于历山;读是说战国时苏秦悬梁刺股,夜读《太公经》。网络图片歙砚这是清康熙时的剔红笔筒,是金属胚,髹漆肥厚,如此才能作高浮雕的镌刻。工匠巧思,围绕一周描绘了渔、樵、耕、读相贯串的日常生活画面,美好的山光水色,栩栩如生的几番人物,洋溢着彼时人们所期待的祥和和安逸。清康熙剔红笔筒此剔红笔筒,二十年前得于日本东京。今则难得一见矣。在砚石中,红丝砚是出名得比端、歙都早的名砚。唐代的大书法家柳公权,在《论砚》里就旗帜鲜明地称:“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柳氏所说的青州,即产红丝石的山东益都黑山和山东临朐县南老崖固,彼时两处均属青州。清山东红丝砚但从传世品来看,古红丝砚也是少见,即使苏轼去唐不远,有人说它“惟堪作骰盆”直到看到友人雪庵的红丝砚,才感叹“今见雪庵所藏,乃知前人之不妄许尔”。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东坡都被人蒙过。清山东红丝砚此清末所镌之红丝砚,用材一流,上段丝路呈曲折起伏,如夕阳直照下的山峦,而下方之丝路,如江海之漩涡翻腾,山海相映,红彤一片,饶生异趣。故而巧匠相石,以门字砚为型,作细密繁复的花卉、及动物饰纹的交会为用,获得了古雅脱俗的气象。砚之外,配盒的考究当以明代为滥觞,所谓“人要衣装,物要金装”,此砚则配以重黑红木盒,盒面作嵌银丝花卉图案,以期素雅。素雅其表,丹彩其里,那打开时的瞬间,自会给人以观感上拉大反差的惊艳。由此想到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务必步步为营,层层提升,用心至极,方具匠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836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