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民间流行厚葬之风,尤其是东汉时期,社会厚葬风气浓烈,民间墓碑墓葬豪华奢靡,无论是墓碑的选材、刻工、雕刻等工序,都极为讲究。这其中原因不仅是当时社会鬼神信仰的流行、儒家孝文化的发展,也受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影响。
(东汉墓室壁画)众所周知,墓碑的本质是属于石材雕刻工艺一类,其制作工序必然会受到当时社会文化风气和生产力水平的影响。东汉时期,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发展,雕刻工艺水平也随之提高,在当时厚葬风气的影响下,墓碑的制作加工自然也随之奢靡讲究起来。
(高颐墓阙)首先是墓碑选材的讲究。在当时社会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墓碑的原材料一般是就地取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这时的墓碑极少以木材为原料,基本上都是以石材为原料。其中,花岗石、青石、汉白玉等石材都是当时比较受欢迎的墓碑石材。尤其是花岗石,其质地坚硬,颜色美观,不易风化,可满足墓碑雕刻制作的工艺条件,是当时露天墓碑的首选材料。在现存东汉的多件石碑当中,包括《高颐碑》《樊敏碑》等一百多块石碑都是以花岗石为原材料,承受住了一千多年的风蚀雨淋的考验,至今仍然保存比较完好。由此可见,墓碑的石材选择有多重要!
(东汉墓碑石刻)在墓碑选材后,才能进行墓碑的加工造型。而墓碑的加工造型离不开这样一群人,那就是——刻工。
(东汉陈王墓)刻工是进行墓碑雕刻加工的工匠,没有他们的精雕细琢,奢靡精美的墓碑也不可能在东汉流行开来。在当时,墓碑刻工不光要承担墓碑雕刻的工作,还要参与一个墓葬的规格、形制、画像题材的设计和营造等工作,这对墓碑工匠的技艺和绩效要求极为讲究。尤其是在大型豪华墓葬墓碑的建造中,刻工们的雕刻工作至关重要,是体现逝者身份象征和生者孝道的重要表现,因此墓主人家族会让刻工在墓碑上署名,以便“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当行其罪,以穷其情。”免得事后墓碑质量出现问题寻不到追责对象。
(樊敏碑)因为对刻工工作的讲究,使得一些技艺高超的工匠人在当时声名远播,其名字至今仍然保存在他的作品上,比如现存《樊敏碑》的石工刘盛、息懆,《绥民校尉熊君碑》的刻工师春陵、程福等等,留下来的石碑刻造质量都相当高。
(海昏侯墓出土的酿酒画像砖)在这些刻工的精益求精下,东汉墓碑雕刻的水平和工艺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东汉《武梁碑》中记载了工匠改良雕刻技法的文字:“良匠卫改雕文刻画,罗列成行,摅骋技巧,委蛇有章。”由于对墓碑雕刻工艺的讲究,在当时的墓葬墓碑营造中会雕刻大量的墓画像。再加上东汉厚葬风气下,墓室建造讲究豪华奢靡,基本上都是分有多个主室的多室墓,因此在墓室的墓门、墓碑、墓室墙壁等部位都会进行墓画像的雕刻装饰。
(东汉墓画像)墓画像一般采用线刻和浅浮雕的雕刻技法进行雕刻。雕刻的画像内容极为丰富,既有反映墓主人身份和生活画像,也有许多刻画历史故事、仙禽神兽、仙人图像的画像。
(东汉石墓门)其实,无论是对墓碑石材的讲究,对刻工技艺的讲究,还是对于墓室墓碑石刻画像雕刻的讲究,都是东汉时期墓葬文化的一种体现。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厚葬风气奢靡的情况,也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和工艺水平发展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