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铜王朱炳仁,一生致力于让艺术走出去,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有哪些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年5月25日,对于朱炳仁来说是一个喜忧参半的特殊日子,这一天他的小孙子出生,当大家还沉浸在新生儿降生的喜悦中时,一个朱炳仁负责修缮的常州天宁宝塔着火了!

朱炳仁心急火燎地赶到现场,所幸大火很快被扑灭,塔身主体并未被破坏,只是首层部分受到了损失,铜瓦和铜斗拱尽数被大火融化。

就在大家清理现场时,朱炳仁忽然叫住众人,仔细观察着被烧熔变形后的铜,还没有冷却被熔的铜肆意流淌,形成了晶莹的铜珠,而冷却的熔铜结晶体,姿态万千而又色彩旖旎。

这种不受拘束自然流淌形成的铜体,呈现出一种和火熔前格外不同的美,朱炳仁仿佛被什么击中了,这不是自己一直探寻的铜对生命力的承载吗!

年的5月25日,朱家迎来了了第六代铜匠继承人,而朱炳仁也在这一天找到了铜新的艺术呈现——熔铜艺术,造就了一代铜王,更是将其带出国门,走向国际,走进博鳌亚洲论坛,完成了东西方艺术的超时空对话。

一.四代传承,从头开始

作为国家非遗铜雕技术传承人的朱炳仁,在采访中曾被问道:铜对于你意味着什么。大家都以为朱炳仁会说是生命、是艺术,没想到实在的朱老却说:其实铜一开始对我来说,就是赚钱养家的手艺,现在才是生命。

朱家原是书香门第,最擅长的本是书法,本着手艺更能传承和立业,朱炳仁的曾祖父在年前,创立了“朱府义大铜铺”。

但祖业传到了朱炳仁父亲这一代,因为战乱物资紧缺各种原因,铜业只好暂时放下,重新拿起了毛笔,以给人写牌匾门头为生。

但朱家人从未忘记传承,朱炳仁7岁和父亲学习书法,也学习朱家传统铜业技术,为他以后重新光大“朱府铜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铜市场的逐渐开放,已经四十多岁的朱炳仁作为铜雕世家的第四代传人,秉承着血脉中对制铜艺术的热爱,以及一份对传承的责任,他二次创业,将传统铜雕和书、画、刻等艺术形式结合,由刚开始给人做铜制招牌开始,逐渐渗透到装饰和建筑行业。

二、传承工艺不会被埋没一个偶然的机会,上海外滩金融一条街找到了朱炳仁,希望他能为一家银行做一扇铜门,铜一般是制作生活小物件的原料,做铜门这个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朱炳仁接下了这个挑战,将铜门制作的厚重古朴,随后这个“中国第一铜门”成了朱炳仁的招牌,跟着金融一条街的出现的铜门大多出自他的手艺。

更重要的是在香港回归的时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香港厅,朱炳仁制作了香港门,时隔二十几年,当年做出的香港门依然铜光闪耀,代表着祖国敞开怀抱欢迎回归的美好寓意。

随后朱炳仁又向前发展,创造了多个第一,克服了铜建筑最高只能八米的难题,运用了叠镶铜构造技术,完成了现代第一座铜建筑:12.62米的灵隐寺金殿。

随后不断突破自己:47米的桂林铜塔,到后来74米被换上彩色铜衣、称为中国第一座彩色铜雕塔的雷锋塔,持续创造着铜建筑的奇迹。

从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到无锡灵山,数个名寺大庙,G20峰会会场及数十项国家建筑,都能见到朱炳仁的铜建筑与铜艺术作品。

三、一场意外迎来新的突破在完成了雷峰塔的建设后,朱炳仁又挑战了世界第一高佛塔——,79米的常州天宁宝塔的建筑项目,天宁宝塔承载了吨的铜饰,采用举世无双的铜雕艺术,是一座“盛世之塔,文化之塔、传世之塔”。

可就在这座宝塔即将完工之际,却发生了一场火灾,来到现场的朱炳仁从被烧熔的铜渣中,抓住了一闪而过的灵感,创造了“无模可控”的熔铜艺术。

传统文化中,铜只能在模具中成型,而现在朱炳仁赋予了铜自由和生命,将铜从模具中解放出来,高温熔化以后自由流淌,冷却后再敲打焊接、打磨抛光等多道工序,形成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朱炳仁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将宝塔涅槃重生产生的“佛塔舍利”——铜结晶,创作出第一件史无前例的熔铜作品《阙土》,0.5平方米的作品中,糅合了铜雕、国画、书法等多种技法,既有浮雕又有圆雕,既写实又写意,被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年,铜雕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从熔铜艺术诞生到今天,朱炳仁创造了铜艺术的巅峰时期,东西方文化一直存在着差异,而年,朱炳仁携百件作品与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同时展出,进行了一场超时空对话,展现了东方文化的自信。

年,朱炳仁和台湾雕塑名家杨凤琛开展两人艺术展,熔铜艺术影响力遍至两岸三地

......

年,《千里江山图》《桂菊山禽图》《五牛图》《富春山居图》被收藏陈列在美国世贸大楼一号楼。

年,朱炳仁、朱军岷父子用熔铜炉火“点燃”一带一路艺术上海。

年,博鳌20年20人中国文化人物大家展上,朱炳仁的四件熔铜艺术受邀参展,其中的两幅巨幅熔铜壁画《万泉归海》《清香自远》,被永久收藏陈列在博鳌亚洲论坛会场。

写在最后:

每一年朱炳仁带着他的熔铜艺术,不断地创新,走向世界各地,将中华文明艺术广泛传播,为当代文化繁荣做贡献。

难得可贵的是,已经70多岁的朱炳仁一生致力于让铜艺“走出去”,却也没有忘记让自己奉献毕生的铜艺“回家来”,“传播铜文化,让铜回归老百姓的生活”一直是朱老的信念。

他曾倾其所有,历时三年,耗费原料铜吨,在杭州西湖建了一个“江南铜屋”,只为了让普通人有更多接触铜,了解铜的机会。

从一个普通铜匠到世界级铜雕大师,再到回归成一名铜匠,朱炳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带领着铜工艺走向世界,让铜雕成为一门世界认可的国际级艺术品类,却又不忘初心,让铜走进普通人,让普通人了解铜艺,这才是一代巨匠身体力行的工匠精神。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66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