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185战汉玉剑具浅浮雕兽形纹

战汉时期流行玉具剑,玉剑具成为这个时代的玉文化符号。战国晚期至西汉的玉剑具常以浅浮雕兽形纹为纹饰,此种纹饰往往配合器形与视点变化而设计不同的纹饰图案,兽纹的五官与四肢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形象生动到抽象莫辨的、由繁至简的演化过程。上古好武,士夫佩剑(图1):图1:佩剑铜人示意图一柄完备的玉具剑以剑柄顶端在上、剑鞘末端在下,从上到下依次由四件玉剑具组成。四件玉剑具的名称各家有所不同,如具代表性的有:《古玉概说》(滨田耕作著,胡肇椿译,)称为琫、璏、璲、珌;《文物鉴定指南》(朱凤瀚等编著,)称为首、格、璏、珌;《文物收藏图解辞典》(李缙云、于炳文主编,)称为首、格(镡)、璏(卫、璲)、珌(摽)及《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玉具剑与璏式佩剑法》(孙机著,、)称为首、镡(剑珥)、璏(卫、剑鼻、剑扣)、摽(标、镖)等。归纳起来不外由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玉剑珌四件组成(很少一些使用的玉质剑柄为“非主流”一般未列入玉剑具范畴)。大致玉剑具在剑体上配置的各个部分如下图所示(图2):图2-1:玉剑饰名称图2-2:玉剑具示例玉剑具纹饰多样,其中有一种浅浮雕或者阴刻成系列的兽形纹装饰的玉剑具,成为当时的一种流派和时尚。完整的兽形纹玉剑具从玉剑首到玉剑格、玉剑璏、玉剑珌,皆由兽形纹组成。(一)玉剑首的兽形纹一般由浅浮雕或者高浮雕来体现,纹饰形象生动(图3):图3-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玉剑首图3-2:汉代玉剑首图3-3:汉代玉剑首图3-4:汉南越王墓玉剑首(二)玉剑格的兽形纹饰演变正前平视——玉剑格兽形纹由正前方平视角度呈现动物的正立面形象,兽面居于正中,四足分列两旁,组合表达动物的正前视全貌特征(图4):图4:玉剑格演进简化示意图玉剑格兽形的纹饰造型经历了一个从具像写实到抽象写意的简化过程。早期的玉剑格兽形纹鼻、眼、四足纹饰各元素具备(图4-1):图4-1:兽面鼻眼四足具备中期的玉剑格兽形纹饰只剩鼻、眼,四足已经简化(图4-2):图4-2:兽面鼻眼仍存四足已简后期的玉剑格兽形纹饰鼻、眼、四足均已全部退化,成为完全的几何图案(图4-3):图4-3:纹饰完全退化成几何图案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剑格诠释了这个纹饰退化的演进(图5):图5-1:图5-2:完全退化成几何图案(三)玉剑璏的兽形纹饰演变高空俯视——玉剑璏兽形纹由高空俯视角度取动物爬行状态的全面形状,首位两端,中轴两侧纹饰对称,每组图案重复表现呈连续性布局(图6):图6:玉剑璏演进简化示意图玉剑璏兽形的纹饰造型同样经历了一个从具像写实到抽象写意的简化过程。早期的玉剑璏兽形纹鼻、眼、四足纹饰各元素具备(图6-1):图6-1中期的玉剑璏兽形纹饰只剩鼻、眼,四足初步简化(图6-2):图6-2中期的玉剑璏兽形纹饰只剩鼻、眼,四足完全退化(图6-3):图6-3后期的玉剑璏兽形纹饰鼻、眼、四足均已全部退化,成为完全的几何图案(图6-4):图6-4玉剑璏兽形纹饰演变举例(图7):图7-1:南越王墓鼻眼具备四足简化图7-2:完全退化为几何图形图7-3:青州博物馆藏玉剑(四)玉剑珌的兽形纹饰演变斜角俯视——玉剑珌兽形纹取斜角俯视下的爬行动物全貌,兽首微上仰,中轴两侧图案纹饰对称(图8):图8:玉剑珌兽形的纹饰造型同步经历了一个从具像写实到抽象写意的简化过程。早期的玉剑珌兽形纹鼻、眼、四足纹饰各元素具备(图8-1):图8-1后期的玉剑珌兽形纹饰鼻、眼、四足均已全部退化,成为完全的几何图案(图8-2):图8-2玉剑珌兽形纹饰演变举例(图9):图9:南越王墓玉剑浅浮雕兽形纹饰是战汉玉剑具纹饰的一个流派,往往成组成套地工制和使用,这类纹饰的玉剑具多见(由于图库局限所举实例有限待后续补充)。了解掌握玉剑具的纹饰演进过程,是古玉剑具辨识与断代的难得参照,实际赏玩过程中不无裨益。注:本文拟稿过程中,学习和参照吴海棠先生相关部分的论述(《中国古代玉器》),在此特别鸣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849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